
人的眼睛是根據(jù)所看見的光的波長來識別顏色的。 人的眼睛感受顏色的細胞只有紅綠藍三種感色細胞(錐體),其他顏色仍然由這三種感光細胞來處理。所以自然界中的純色光,比如黃色的光,它有自己固定的波長,是一種單純的光。但是進入人眼后會同時被紅色和綠色的感光細胞接受,大腦里面就出現(xiàn)黃色的印象。人們利用這一原理,如果同時把紅光和綠光混合在一起用眼睛看,大腦也會將其處理成黃光。這也就是光線的三原色。光線三原色是加色混色,光會越加越亮,如果我們是神經(jīng)里三種錐體同時感光,就會變?yōu)榘咨?br />
可見光譜中的大部分顏色可以由三種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 這三種基本色光的顏色就是紅(Red)、綠(Green)、 藍(Blue)三原色光。這三種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達到一定的強度, 就呈現(xiàn)白色(白光);若三種光的強度均為零, 就是黑色(黑暗)。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廣泛應用于電視機、監(jiān)視器等主動發(fā)光的產(chǎn)品中。
顏料三原色——減色法原理
減色混色主要要著眼于物體發(fā)光,而不是光源發(fā)光。物體發(fā)光是反射光源的光,如果一個物體吸收了其他光而反射了黃色光,這個物體就是黃色的。我們?nèi)艘幚磉@個光,要動用紅綠兩個錐體,藍光錐體休息;如果是品紅物體,實際上眼睛里只要動用紅藍兩個錐體工作;同樣,如果是青色物品,眼睛動用綠藍兩個錐體工作。
而在打印、印刷、油漆、繪畫等靠介質表面的反射被動發(fā)光的場合, 物體所呈現(xiàn)的顏色是光源中被顏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 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減色法原理。 減色法原理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被動發(fā)光的場合。 在減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顏料分別是青(Cyan)、品紅(Magenta)和黃(Ye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