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jié)的飲食風(fēng)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以餃子、面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jié)日的食物。
七夕的應(yīng)節(jié)食品,以巧果*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傳說是因?yàn)檫^去女孩子在未嫁之前都想自己能心靈手巧,所以用這樣的方式來祈求織女來送巧,希望織女也能賜自己一雙巧手,于是巧果也就誕生了。
五子,即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七夕“拜織女”是少女、少婦們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等,五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禮拜默默禱告后,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們宵夜的食物。
面條,另外這**有吃面的習(xí)俗,面條可以做,抻面*好,它象征著巧,而且象征你以后的性格能屈能伸,特別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給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韌性,說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韌性,你的事業(yè)才能夠成功。
蜜,蜜在我國象征著夫妻甜蜜的生活,而蜜蜂建造的六邊形蜂窩屬于巧奪天工的設(shè)計。
此外,還可以用松針象征繡花針,煮松針湯喝;或用五彩面象征繡花線;用藕象征情意綿綿(藕與偶同音);用石榴象征團(tuán)結(jié);用紅高粱與黃小米雙色飯象征炎帝族與黃帝族的融合。
國內(nèi)專線:13798125648 聯(lián)系電話:020-86303126 QQ:491044019 Email:225601@163.com 微信公眾號 GDYLHG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11402000488號